固陵之战中,项羽虽然先胜后败,兵力也远少于刘邦,但从战场局势来看,楚军的实力并不逊色于汉军,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强些。然而,项羽却被困在陈县,不敢轻易移动。楚军的粮草不足,又在撤退过程中,若原地与敌军对峙,必然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;若移动,害怕遭到敌军的突袭。项羽进退两难,处境十分危险。
当楚大司马周殷向汉将刘贾投降的消息传来时,项羽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生死关头,继续待在陈县已经无法自保。他决定冒险撤退,于是留下忠诚且勇猛的大将钟离昧负责断后,趁着刘贾和英布两军还没有完全围困自己,项羽带领楚军主力沿涡水(今安徽蒙城)方向撤退,奔向钟离(今凤阳)。这是楚军唯一能突破包围的逃生之路。
展开剩余78%在钟离昧和陈县令利几拼命掩护下,项羽侥幸带领大军成功突破了汉军尚未完成的包围圈。虽然项羽成功脱困,但为了保全大军,不得不牺牲钟离昧这位悍将。此时,刘邦并不会就此放弃,他必定会紧追不舍。虽然项羽暂时摆脱了困境,但从陈县到钟离的撤退路途漫长且艰险,汉军紧跟其后,项羽的困境依旧未解,这注定将是一场不断上演的追击与反追击。
项羽并没有计划撤回江东的大本营。即使他有这个想法,凭十万大军如何安然渡过长江?船只如何解决?即使勉强抵达江边,那里也很可能变成死地,成为项羽的绝境。事实上,逃到钟离都已极为困难。周殷投降汉军后,项羽即使逃到钟离,也将面临没有船只渡江的困境,同样会陷入背水一战的局面。尽管项羽在陈县附近突破了刘邦的包围,但他仍然在刘邦的掌控之中,所走之路注定是一条没有归路的死路。
根据史料,刘邦在楚汉之战最后的决战中,投入了约40万兵力,而项羽只有10万兵力。虽然史书未具体描述项羽的军队排布,但从刘邦的部署可以看出,韩信率领的30万大军是绝对的主力。刘邦的其他部队,包括孔熙、陈贺、周勃和陈武的部队,也有2万至3万兵力,用来巩固包围圈,随时支援前线。韩信的30万大军几乎是整个汉军的主力,其他部队则充当保护、支援或补充的角色。韩信的部队被赋予了突破项羽防线的任务,显然刘邦对项羽的超强战斗力心存忌惮,因此用如此庞大的兵力来确保突围成功。
然而,尽管韩信的30万大军被派作先锋,但面对项羽孤军的强悍攻击,韩信的部队也并没有占到便宜。首轮交战中,汉军不敌项羽,遭遇败北。就在此时,刘邦部署在两翼的骑兵部队发挥了关键作用,突然从侧翼发起突袭,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。项羽的军队虽然顽强抵抗,但很快被迫后撤。此时,韩信部重新集结,周勃和陈武的后军也开始发动进攻,项羽军队被三面夹击,最终无法抵挡,惨败逃回。
对刘邦来说,这场胜利是他第一次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。尽管刘邦凭借兵力优势取得了这场胜利,但这场战斗的艰难程度不言而喻。项羽虽然兵力远少于刘邦,但他依然是一位极为强悍的将领,几乎百战百胜。直到粮草耗尽、士气低落、兵力不足时,项羽才败给了刘邦。能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胜利,对于刘邦来说,既是幸运也是殊荣。
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的表现堪称传奇。他的军队士气高昂、作战力强悍。尽管刘邦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,但他依然打得相当艰难,因为在那个时代,项羽几乎无敌,能够与他抗衡的只有刘邦、韩信等少数人。项羽的勇武无敌,成为历史上一位值得敬畏的将军。
前202年12月,楚汉双方在垓下展开了最后的会战。汉军以数十万大军将项羽团团围住。在长时间的围攻下,项羽的军队死伤惨重,他自己也凭借超人的勇气杀出重围,逃到乌江(今安徽马鞍山一带)。然而,汉军紧追不舍,项羽最后奋力杀死数百汉军后,慨然拔剑自刎,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。
发布于:天津市满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