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毛浓曦 祝盼)“力争到2035年,全省培养造就50名左右大国工匠、400名左右三秦工匠、1500名左右市级工匠,带动全省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。”最近,陕西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印发《陕西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方案》,描绘出陕西深化“产改”的“线路图”。
工作方案先后4次征求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单位意见,多次研究任务落实举措和工作职责分工;广泛征集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、劳模工匠和一线产业工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,予以充分吸纳。方案分别对照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、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、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、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、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、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、壮大产业工人队伍、合力推进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27条具体工作措施和任务目标,每条措施均明确了牵头单位、责任部门。
据介绍,该方案有如下主要特点:一是目标明确。通过深化“产改”,打造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。二是坚持党建引领。提出坚持“党建带工建、工建服务党建”,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,逐步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;加强新经济组织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;打造陕西省“中国工人大思政课”工作品牌。三是注重技能培训,实施“技能照亮前程”行动,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。深化产教融合,推动实训基地建设;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,推动企业职工“人人持证”。四是完善职业发展机制。落实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制度,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;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,提高高技能人才薪资待遇。五是强化权益保障。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,健全并落实产业工人疗养休养制度;改善产业工人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,丰富精神文化生活。加强劳动安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。
满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